不算。根据查询事故原因相关信息得知,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报告处置不算间接原因。事故间接原因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设施设计不合理。
2、劳动组织管理不科学.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4、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等。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指使事故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以下7种:技术上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有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原因。 其中,事故统计表明,85%左右的事故都与管理因
一、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
(2)防护不当。防护罩没有安装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
(2)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工件上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上有锋利倒棱等。
3.防护用品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2)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通风不良。无通风,或通风系统效率低等。
(2)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灰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
(3)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4)作业场所狭窄。
(5)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交叉作业过多。
(6)地面打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有冰雪,地面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滚珠等。
(7)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8)储存方法不安全,堆放过高、不稳。
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操作者的无意或过失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
(4)忘记关闭设备。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操作错误,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7)机械超速运转。
(8)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模。
(9)章驾驶机动车。
(10)件刀具紧固不牢。
(11)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如工作梯,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拉临时线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3、机械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査、调整焊接或清扫,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5、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等。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一、事故的分类
1、人身伤亡事故。凡属本公司职工(包括1.2间接原因:(组织技术原因)
1.2.1防护、3.2人力所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
直接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它可分为三类:
①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不良所引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②环境原因。指由于环境不良所引起的。
③人的原因。是指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
一般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最最直接的原因。
(2)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指引起事故原因的原因。间接原因主要有:
①技术的原因。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②教育的原因。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及没有经验等。
③身体的原因。包括:身体有缺陷或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④精神的原因。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燥、紧张、恐怖、不和等精神状况,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
⑤管理原因。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劳动组织不合理等。
发表评论